擁有生態茶園15.3萬畝,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30億元,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是“百里鄉村百里茶”的茶產業示范區,全國茶業發展“十強縣”。人間至味是香茶,松陽香茶在全國業界盛名遠揚。推進生態綠色種植,推動文旅融合創新,促進全產業鏈茶發展,擦亮香茶區域品牌……松陽香茶產業發展有很多創新之舉、成功之處。
擁有1800多年建縣史,松陽的“茶齡”和“縣齡”相差無幾。
松陽茶,歷史悠久,大有來頭。據史料記載,松陽種植茶葉、出產茶葉始于三國時期。到了唐代,道教天師葉法善所制松陽茶葉,“竹葉形,深綠色,茶水色清,味醇”,被稱為“卯山仙茶”邁進皇家殿堂。
“松翠掩山寺,溪深山路幽。烹茗綠煙裊,不得更遲留。”這是唐代詩人戴叔倫游松陽時留下的千古詠嘆。走進松陽各地的名山名寺,經??梢钥匆婋S著茶文化應運而生的首首茶詩、款款茶聯。
而近代,1929年首屆西湖博覽會上,松陽茶葉獲得一等獎。如今,松陽擁有兩大區域公用品牌:松陽銀猴、松陽香茶。
傳承唐朝時期地方名茶橫山茶、下街茶炒制工藝創新研發的松陽香茶,香高味濃,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多次獲得浙江綠茶博覽會金獎,于2015年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而本地自主選育茶樹品種制成的松陽銀猴,滿披銀毫,銀綠隱翠,以別具一格的品質榮膺兩屆浙江省十大名茶,于2011年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此外,杭州靈隱寺與松陽崇覺寺推出的特色茶——“崇覺羅漢茶”,以金湯蜜韻、花香果味流傳至今,2021年在麗水市首屆禪(道)茶評比中獲最具文化底蘊獎和最佳茶韻獎。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蔣文忠教授認為,中國茶文化豐富多元,但核心是海納百川、“和而不同”。松陽的傳統茶文化,在傳承中創新,不斷豐富內涵,推動了茶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松陽聚焦文旅融合,將茶文化與耕讀文化、養生文化、道教文化融合發展,啟動開展茶文化街區建設,讓茶元素融入松陽的大街小巷。
位于新興鎮的大木山茶園,是松陽茶文旅融合發展的典范。騎行其中,茶園連綿、青翠欲滴、茶香四溢。2015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為國內首個將自行車騎行運動與茶園觀光休閑融合的旅游景區,實現了一二三產聯動發展。
松陽還推出“茶+古村落旅游”,將茶文化與古村落文化有機融合,目前已打造8條茶主題旅游線路。同時,推動“茶空間”建設,實現“賣茶”與“賣文化”深度融合。2021年,就建成茶館、茶吧、茶家樂、茶主題餐廳等20余家,經營性收入超2000萬元。
舉辦全國攝影大賽、茶鄉行主題茶旅活動、全民飲茶日、全省自行車公開賽、田園松陽國際馬拉松賽等一系列文體活動,松陽不斷豐富茶文化。
“卯山泉水清,橫山景色佳。浙南山水育芳華,松陽自古產名茶……”2013年,就創作了《松陽茶》歌曲。2021年,新創《松陽茶歌》《茶頌》《松陽有香茶》《茶韻飄香》等茶歌、茶舞10余項,出版《松陽茶韻》《銀猴飄香》《秘境里的茶故事》等書籍20余部。
在松陽茶葉博物館,1000平方米的展覽館設置了茶史、茶道、茶俗、茶業和茶旅五個展區,將松陽的茶歌、茶舞、茶燈、茶俗等茶文化形象和現代“六茶共舞”生動融合,將參觀者帶入松陽茶文化的歷史之中,感受當代松陽茶產業的輝煌。
“客來莊前無須問,茶香便是引路人”。如今的松陽茶,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從飲品變成了聯結世界的金名片。
從2008年起,茶商大會都如期在春天舉行。15年來,越來越多的“松陽茶人”走出松陽,越來越多的外地茶商走進松陽,形成“走全國、種全國、賣全國”的新格局。
在互聯網時代,茶文化、茶故事和新茶人,在融合中創新,演繹了“老戲新說”的熱潮,讓茶藝、茶道等走進年輕人。
松陽人孟雪芬,探索如何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傳承推廣茶文化。2015年,她創辦茶業培訓學校,培訓茶藝師、評茶員、制茶師等5000余人,并依托茶文化文旅資源推出游學活動,接待了日本、瑞士、澳大利亞等國的數百名學生。
短視頻和直播方式的興起,讓茶文化傳播更廣更遠。年輕的“茶人”將鏡頭對準茶農、茶園、市場,拍攝一系列短視頻,走紅網絡。
以文化為魂,在求新求變中探索。松陽,一片綠茶的新價值,因文化而演繹出更多更濃的風情。(阮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