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上海報道 在工作崗位,他們是以身作則的“紅色細胞”;在關鍵時刻,他們投身一線匯成清零攻堅的“紅色力量”。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浦東新區基層黨員挺身而出,積極響應市委組織部號召,以實際行動詮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錚錚誓言。
時刻沖鋒,見證忠誠
自疫情伊始,廣大基層居村干部就開啟“陀螺”模式,連續作戰、持續奮戰。在浦東新區區委“今天我上崗,你休息”的倡議下,來自各行各業的黨員們紛紛下沉防疫一線,為基層防疫工作增強力量。
哪里有需要,就沖向哪里。剛結束連續兩輪在院集中辦公,上海浦東法院干警王朝輝居家辦公后不顧疲憊,就地轉為社區志愿者,支援基層防控工作。他積極配合社區居委會部署,參與“喊樓”,維持檢測秩序、物資運送分發、陽性樓棟抗原分發等工作,還主動承擔了較為危險的采樣樣本計數轉運任務,為社區一線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援。
只有舍下小我,方能成就大我。獲悉集中隔離場所急需后勤力量,王朝輝直面風險,加入金橋上蓋二期方艙醫院志愿者隊伍,協助完成醫護人員的餐食、醫療物資接送及人員轉送任務。為保證萬無一失,醫院需要采用電話形式對康復人員逐一核查。為確保次日解離工作順利開展,王朝輝顧不得晚飯,連續撥打近300次電話。在王朝輝所在的志愿者團隊的努力下,金橋方艙醫院截至24日已累計完成1844位康復人員的解離任務。
人民需要,義無反顧
疫情之下,不少老年居民因不會網絡購藥急需幫助??此坪唵蔚呐渌幑ぷ?,其實程序繁瑣,容錯率低,工作量巨大,同時也要求耐心溝通,精準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世博管理局員工唐李淵得知配藥小組人手緊缺的消息后,毅然加入康橋鎮美林小城的代配藥小組。她一絲不茍地收集好居民們的醫???、預付現金以及代配藥信息;醫院配藥時,她和戰友們打團隊戰、配合戰,圍繞著幾十份甚至上百份的社??ê团渌幮畔?,排隊、掛號、就診、付費、配藥,一整個流程下來,往往就是一天;回到居委會繼續和大家一起核對每一份藥品,確保社???、藥品、費用無誤,最終再一份份發到需要的人手上,第二天又充滿干勁投入新的工作。
來自度假區管委會的楊健華與同樣來居委報到的市委老干部局張悅芳一起組成了上鋼六村黨員志愿者配藥“機動隊”。張悅芳負責統計居民配藥需求,每日光匯總制作成表格就要花去半天時間。楊健華把自己的私家車變為保障配藥的交通工具,和張悅芳一起穿梭于各家醫院之間。每次配藥過程繁復,一本本病歷卡掛號、開藥、付費、取藥,全部完成通常需要四五個小時,穿著大白服,又悶又熱,貼身衣物都能擠出汗水,渴了不能喝水,餓了不能吃東西。但每當提著沉甸甸的藥袋子不負重托回到居委時,他們說再累再苦也值了。
走出書齋,實踐信念
在浦東三林鎮的世博四居抗疫臨時工作組,有一位教授級的“搬運員”,他就是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學研究部副主任劉哲昕。這位平日在教室里引經據典、傳授知識的學者,主動報名承擔最苦最累的搬運工作,被小區居民驕傲地稱為“搬運屆的天花板”。
做好一件事,機制很重要。劉哲昕以冷思考、大局觀開展統籌指揮,持續激發小區志愿者和居民的自治力。他完善搬運工作流程,細化搬運工作制度,對志愿者防護裝備穿戴、抗原自測、物資消殺、換崗消殺等步驟都做了明確的布置,確保志愿者和居民安全。每日工作結束后還要在群里進行當日工作情況復盤,分析錯誤,查漏補缺。
“多做事、不爭論,等到未來歲月靜好時,想想自己出過一點點力,內心一定會是平安的。”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他幾乎全天候在小區門口值守。清點、消殺、搬運、分發……每一個枯燥又勞累的重復性工作,他都身體力行,除了學校課程安排以外,他都堅守崗位。
在劉哲昕帶頭表率下,小區的搬運志愿者團隊從剛開始的30人發展到80余人。在他的細致安排下,志愿者們按時段排班上崗、井井有條,物資錯投遺失的狀況越來越少。在他的溝通宣傳下,小區居民對小區防疫工作情況有了更全面的認知,紛紛主動捐贈防護物資和運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