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特殊鋼有限公司廠區。拍攝:朱友松 圖片來源:中信泰富特鋼
文/繆曉琴
彈指一揮間,舊貌變新顏。中國經濟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劈波斬浪、揚帆遠航,正駛入創新領跑的新時代。作為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中國特鋼產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近年來,受國家宏觀政策和全球并購浪潮的推動,特鋼企業的兼并重組正加速展開。
一百多年前,大冶特鋼的前身大冶鐵廠以“實業救國”的拳拳之心,率先點燃了中國近代冶金工業的熊熊爐火。此后的大冶特鋼又掀開了新中國特鋼產業的序幕,托起“長征”騰飛、“神舟”遨空、“蛟龍”潛海的夢想,鑄就“大國重器”的脊梁。然而邁入21世紀,因種種原因,大冶特鋼不僅“特”字不再明顯,經營業績也連續出現虧損,逐步陷入困境。
2004年,大冶特鋼被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收購之后,經過整合重組,盡管在鋼鐵市場產能過剩、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逆境中,但通過轉換觀念、錨定方向、升級改造、創新驅動等一系列轉型升級,大冶特鋼快速邁入“湖北企業100強”和“湖北省隱形冠軍企業”之列。如今,大冶特鋼不僅能夠繼續為中國制造、超級工程提供高品質的關鍵部位制造用鋼材,“三高一特”產品也贏得市場話語權,銷量持續增長。大冶特鋼是如何通過重組轉型浴火嬗變,步入嶄新發展階段的?
當今世界,高端裝備對材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嚴。產能過剩壓力大、產業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產業集中度偏低等問題已成為我國鋼鐵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亟需克服的一重重瓶頸。國家實施的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戰略,正是面向世界、著眼未來,實現特鋼產業產品質量更好、生產環境更優、發展更可持續的重要舉措。
1993年,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與江陰鋼廠合資成立江陰興澄鋼鐵有限公司(現稱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開始涉足鋼鐵業務。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緊密結合給企業帶來了良好發展機遇,通過改革創新、精益管理和持續投入,興澄特鋼用“三個五年”完成了“普轉優、優轉特、特轉精”的戰略轉型,工藝、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顯著提升,迅速步入了全球先進特鋼企業前列,是目前我國特鋼行業的標桿和旗幟。興澄特鋼的良好發展增強了中信泰富投資鋼鐵業務的信心。2004年,中信泰富收購控股了大冶特鋼。新的管理機制和新的依托平臺為大冶特鋼轉變觀念、浴火重生創造了條件。
加快創新驅動轉型,向“專、尖、精”邁開產品升級步伐。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演進,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已深刻調整,特鋼企業必須把牢中高端制造業發展的方向路徑??萍紕撔虏粌H是企業的名片,更構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冶特鋼匯入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生產體系之后,立足現有設施和工藝基礎,利用母公司提供的資金支持提能級、增品質,進行了持續不斷的“填平補齊”技術改造,實現高速度、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按照常規產品特色化、同質產品高端化、高端產品尖端化的要求,推動產品從常規向高端轉移,研制汽車關鍵部件用鋼、海洋系泊鏈用鋼;從優鋼向特鋼轉移,開發軸承鋼、齒輪鋼;無縫鋼管由通用向專用轉移,研制高強管、耐高溫高壓管。另一方面,堅持不做全能冠軍,聚焦單打冠軍。在鋼鐵產業產能過剩大背景下,大冶特鋼個性化產品合同不減。中厚壁無縫鋼管品種實現專業化生產,成為行業引領者;石油用鋼等高端特色產品,成為拓展國際市場的利器。
引進市場經營理念,建立高效運作的產供銷一體化機制。作為傳統國有企業,大冶特鋼員工原先習慣只專注于執行主管部門規定的生產任務,而忽視了市場營銷及采購環節,是典型的生產型企業。兼并后,大冶特鋼嫁接來自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的先進管理經驗和市場理念,由總經理親自抓采購和銷售,還專門成立市場部負責收集市場上的原材料和產品價格信息,將產品銷售放在企業生產決策的頭部位置。每天召開一次信息反饋短會,每10天召開一次經營例會,研究鋼鐵市場的變化趨勢、本行業和相關行業的政策調整、同行企業營銷戰略等市場變化趨勢,前瞻性地制定銷售策略。
轉變組織管理方式,實現管理扁平化、高效化。經過轉型,大冶特鋼所有的能動性都圍繞實現全年目標進行。如此一來,公司圍繞著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的合理化建議不斷涌現。
而企業組織制度、運行機制的根本性改變,則全面調動了所有員工和部門的主觀能動性。個人和崗位的責權利得到明確,并將收入與貢獻相結合,從而激發了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大冶特鋼的經理人員不再是事無巨細的“體力勞動者”,而真正成為統籌全局的“腦力勞動者”;普通員工既是目標任務的堅定“執行者”,更是推進全員創新的“決策者”。
賡續精神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早在1922年,革命的火種便已在大冶鋼鐵廠播下,并世代相傳,源遠流長,為這座“鋼鐵搖籃”奠定了強大的紅色基因,蘊含著無比豐富而強大的思想力量。各級黨組織猶如一個個“紅色引擎”,將大冶特鋼各崗位的骨干串聯起來,引領所有職工以一往無前的決心和意志,以前所未有的智慧和干勁,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大冶特鋼黨委始終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抓手。通過積極組織到榮毅仁紀念館學習、赴井岡山革命圣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培訓、組織“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黨史圖片展、進行“大冶特鋼紅色記憶”宣傳等主題活動,大冶特鋼黨委為全體員工扎根筑魂、固本培元,強化干事創業使命責任,努力將紅色基因轉化為“紅色能量”,以“特鋼強國夢”撐起民族復興的特鋼脊梁。
為找準黨建工作出發點和著力點,推進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大冶特鋼黨委建立“每年一主題”的工作模式,切實提升了黨建在公司各項工作中的引領力。在大冶特鋼的員工休息室,一個個模范人物、技能大師的事跡介紹,以及各種生動活潑的黨建活動場景尤為醒目。大冶特鋼黨委創新實施“1+1+1+N”的黨群工作例會機制,即公司黨委1個月工作總結+1個基層黨組織經驗交流+1個專題學習+N個基層黨組織觀摩。屆時,會議室將被搬到現場加強服務指導。這不僅促進了黨帶群團和黨紀工團聯動機制,也促進了基層之間對標學習。
2009年,中信泰富特鋼集團黨委正式成立,在大冶特鋼并購重組、生產運營中始終發揮著強大凝聚作用。針對旗下各企業的情況,集團黨委全面調研、準確“把脈”、統籌協調,使人才、技術、資金、管理和文化等各項資源融為一體,優化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引領集團發展壯大。結合“鄉鎮企業的靈活、國有企業的規范、外資企業的國際化”的自身特色,不斷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由此,大冶特鋼的黨建工作登上了更廣闊的舞臺,取得了更豐碩的成果。
基層黨組織真正強起來、活起來,企業黨建才有生命力。為進一步深化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推進黨建力轉化為企業競爭力、戰斗力,中信泰富特鋼集團黨委結合自身實際,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方法,扎實推進“一個組織一個品牌”建設,把企業發展的重點、熱點和難點作為基層戰斗堡壘的重點、突破點和探索點,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疫情防控、清潔生產、質量提升、降本增效、全員創新、班組建設等重點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
2020年,大冶特鋼黨委深入開展“轉改強提”(轉觀念、改作風、 強素質、提效能)主題活動,同時制訂方案大力推進 “庸、懶、散、滿、慢”專項治理工作。黨委推進組干部深入各基層黨組織,以“導”為主,按照“整改措施要實質、整改期限要可控、主體責任要落實”的要求加強對基層的指導。各基層黨組織貫徹公司黨委指導精神,邊整改邊發現新問題,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和銷號工作機制,對照清單一條一條地檢查,確保主題活動取得切實效果,促進干部員工思想作風和精神面貌從根本上形成轉變。
高品質的特鋼是科技煉成的。新時代的大冶特鋼黨建工作,從根本上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依托中信泰富特鋼集團黨委成立的集團黨校,大冶特鋼黨委將黨的思想建設與人才隊伍建設相結合,不斷錘煉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技術管理干部隊伍。
在“卡脖子”等重點科研項目中,大冶特鋼黨員領導干部積極“挑重擔”擔任攻關負責人,以項目制形式給年輕研發員“壓擔子”。同時,中信泰富特鋼集團黨委鼓勵科研人員大膽創新,建立創新容錯機制和激勵機制,如設立個人和團隊創新獎,對于重大創新項目,給予團隊高額嘉獎。
上下同欲者勝,以上率下者強。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大冶特鋼將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強化黨建引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強大的紅色基因,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再創百年新輝煌而奮勇前進,為建設鋼鐵強國貢獻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