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移動網絡人隊伍在臨港洋山特保區的上海最大的方艙醫院在建現場,做好隔離點網絡通信建設工作。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上海報道 3月30日晚,上海市領導干部大會強調,打贏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是我們必須扛起的重大責任。就在前一天下午,上海移動接到相關部門通知,需快速前往位于臨港洋山特保區的上海最大的方艙醫院在建現場,做好隔離點網絡通信建設工作,交付時間要求是4月5日。
該方艙醫院改造場館總建筑面積超15萬平方米,設計床位超過2.5萬張,集中收治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作為保障市民生活和城市基本運行的中堅力量,上海移動扛起疫情防控重大責任,堅定堅決奔赴每一個通信保障的現場,克服困難、完成任務。截止目前,上海移動按期完成新國際博覽中心、世博展覽館、閔行體育中心等每一個方艙醫院的網絡建設優化任務,積極響應每一個隔離點、核酸檢測點的網絡保障需求,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線”,架起通信保障“生命線”。
此次臨港方艙醫院保障任務正處于全市新一輪核酸篩查期,施工條件復雜、時間緊迫、項目工程量大。上海移動迅速成立臨時黨支部,組建臨港隔離點網絡保障團隊,調配建設力量、安排現場查勘、部署施工作業,克服了下雨天室外作業受影響、頂管作業處有混凝土阻礙、交付時間緊急提前等多個困難,最終在58小時內完成現場周邊3個宏站以及10個室分站點的所有無線建設開通工序,滿足應急指揮、醫療救治、專家會診等各種關鍵網絡通信需求。
3月30日18時:交付日期提前三天?保障時限就是我們的工期!
3月30日18時,接到相關部門的最新指示,方艙醫院交付計劃從原定的4月5日提前至4月1日。上海移動項目指揮部快速召開緊急會議,研討明確“優先建設4個宏站、同步推進10個室分”的建設方案。以往,這樣的工程量需要1個月的標準工期,上海移動浦東分公司項目負責人倪峰、徐峰不認輸:“保障時限要求就是我們的工期!”
當晚20時,項目指揮部統籌考慮浦東封控影響,根據48小時核酸檢測結果清點具備作戰條件的隊員,迅速召集5名項目負責人、集結70余名施工人員,協調落實人員通行證、車輛通行證、防護服等防疫用品,做好作戰準備。
時針指向夜晚21時,首批負責無線及傳輸施工的作戰隊已經抵達現場,快速行動起來。星光下,他們確認施工現場環境,評估研判施工難度等,這場網絡建設戰役即將開啟。
3月30日22時:我這里手腳快一點,現場的小伙子就能快一點完工。
在現場施工隊伍正在緊鑼密鼓的作業時,一輛載有應急通信保障隊員的上海移動應急通信車正火速駛向現場。
當晚22時,目前處于封控管理期間的徐斌又坐到了自家電腦桌前??梢哉f,每一次的應急通信車部署開通的任務,都是從他開始第一步,并串聯起每一步。“我這里手腳快一點,現場的小伙子們就能快一點完工。最近任務量很大,我們一定扛住頂??!”他在電腦桌前這一坐,便忘了時間。
經過6小時的通宵奮戰,凌晨4點,應急通信車完成部署開通,迅速在現場建立4G+5G的網絡保障能力,保障現場施工溝通順暢。這輛應急通信車也會一直守在邊上,助力緩解熱點區域數據業務高峰的網絡處理壓力,為“生命之艙”保駕護航。
3月31日7時:能提前一分鐘備齊物資,就能多爭取一分鐘。
3月31日早上7時,無線及傳輸施工第二支作戰隊伍也已在現場集結,在幾位項目負責人的指揮下,開始復核建設方案、調配清點所需設備和物資。
與此同時,更多的戰友正從浦西各處奔赴現場。受到封控影響,指揮部從不同地方調配所需要的主設備和配套物資,由對應的施工隊各自帶至保障現場。8時,傳輸光纜備齊了;10時,管道、傳輸設備板卡備齊了;14時,宏站與室分主設備備齊了。“能提前一分鐘備齊物資,就能多爭取一分鐘,就能為這次保障多添一份貢獻。”中午12時,忙了一上午的施工人員們終于停了下來,拿出提前準備的干糧,10分鐘就紛紛解決了午餐。
3月31日14時:工程進度相當重要,但必須在保證防疫安全、施工安全、現場安全的前提下干。
午后14:00,現場施工交底會召開。“工程進度相當重要,但必須在保證防疫安全、施工安全、現場安全的前提下干!”。會議結束后,按照“平行作業、分組實施、快速推進”的原則,近70人的施工團隊全面行動。
光纜小隊詳細排摸項目現場光纜路由、對接明確光纜落地位置,管道小隊逐一確認進局路由、調配非開挖頂管的器械裝備,宏站小隊開始將物料運輸至各個室外施工點位、協調吊塔進場,室分小隊確定室內施工和取電位置、著手安裝抱桿和AAU設備……
4個小時后,到了晚餐時間,工程也按計劃穩步推進。“必須讓我們的隊員吃上一口熱飯!”保障指揮部一聲令下,后勤保障人員緊急協調當地資源,在仍處于封控區的臨港洋山特保區,100份熱騰騰的晚餐送到了現場隊員們的手中。
3月31日21時:大雨耽誤了室外施工進度,我們的室內施工需要開啟“兩倍速”。
3月31日21時,天空下起了大雨,對涉及到室外樓頂、宏站塔上及攀爬登高架等造成很大影響,傳輸非開挖頂管、光纜布設無法開展,室外施工隊員快速調整策略,轉戰至室內及機房,部署BBU(室內基帶處理單元)、RRU(室內分布系統設備)、布放室內光纜。
“我們的時間進度本來就很緊張,這下大雨耽誤了室外施工進度,
我們的室內施工需要開啟‘兩倍速’,才能給室外施工預留更多時間!”經過重新整合的宏站室外施工力與室分施工力量,進行了連續一晝夜的高強度、輪流交替式作業。
大雨持續了近7個小時,4月1日凌晨4時,剛在館內休息片刻的傳輸管道施工隊見戶外雨停,急急忙忙整裝開工,重新開始室外地面非開挖頂管的施工作業,進一步推進管道地下位置敷設到位。
4月1日8時:不能因這些困難影響進度,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個問題給解決。
早上8時,在陽光的照耀下,施工隊干勁更足了。宏站、室分、管道、光纜施工人員分工協作,齊頭并進。幾位項目負責人現場協調、多方聯絡,耳邊的手機時刻通話,沒有時間放下。
上午10時,在準備開始第二個頂管作業施工時遇到了問題,探查人員發現現場土質存在大量混凝土,非開挖頂管方式無法將管道穿透混凝土敷設入土。“交付時間就快要到了,千萬不能因這些困難而影響進度,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把這個問題給解決!”
經過迅速研判,一致決定采用鎬機破除混凝土!一陣“咚咚咚”的轟鳴聲,2位施工人員拼盡全力,奮戰了4個小時,直到腹部以下都沉下地面,終于完成了混凝土清除工作。問題解決,施工繼續!
4月1日14時30分:迅速調整,竭盡全力,必須在新的交付時間前完成任務!
下午14時30分,指揮部接到通知——“6號倉將在當晚18點前開展工作驗收,所有現場施工人員必須撤離”。原計劃中6號倉的完工時間是22時,如今要提前整整4小時,情況非常緊急。
“迅速調整,竭盡全力,必須在新的交付時間前完成任務!”現場項目經理短暫溝通后,現場拍板調動所有施工力量優先保障6號倉的建設,緊急抽調7號倉施工人員,集中力量攻拓6號倉傳輸配套及無線建設工作。
經過全體隊員的全力攻堅下,4月1日18時,完成了6號倉建設、3個宏站皆已安裝完畢,首批項目已經可以交付!施工隊員們來不及休息,迅速前往7號倉及其余施工現場。
4月2日22:00,現場周邊4個宏站以及室分10個室分站點的基站架設、光纜布放、數據配置、設備調試、站點開通等所有無線建設的一系列工序全部完成,實現方艙醫院極速、高品質的4G、5G信號全覆蓋,滿足應急指揮、醫療救治、專家會診等各種關鍵網絡通信需求。
處于疫情防控最吃勁、最關鍵的階段,每一個小時、每一分鐘都非常寶貴。在這支網絡保障團隊奮戰在臨港新片區的時候,上海移動其他網絡人也多線戰斗在奉賢、寶山、松江等其他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