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舉辦地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國家會展中心(上海)。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迎來了一周年。2021年2月,國家發改委印發《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簡稱《總體方案》)。2021年,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一核兩帶”7000平方公里全域生產總值達到2.58萬億元,以占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不到2%的區域面積,貢獻了近10%的經濟總量。
一年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已經實現了良好開局?;诩涌彀?ldquo;大虹橋”打造成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的“極中極”、聯通國際國內市場的“彩虹橋”這一目標,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國際定位已經進一步強化,開放優勢進一步彰顯,樞紐功能進一步提升,支持上海不斷強化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打造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標志著繼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之后,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成為上海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又一重要承載地。
“大虹橋”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通過定位升級、功能升級,發展藍圖化為施工圖。從金融支持政策到綜合服務力度、人才港建設……伴隨著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提速,構建了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配置新通道,以搭建平臺、優化環境、深化改革為重要抓手,積極促進。
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通過出臺《關于支持內資總部企業發展的政策意見》,設立“長三角民營企業總部集聚區”和“長三角民營企業總部服務中心”,聚焦本土跨國公司、央企第二總部、長三角民營企業總部等,加大對落地營運、能級提升、人才發展、國際商務合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目前,商務區集聚具有總部功能的企業超過400家,包括羅氏、殼牌、伊頓等世界500強、外資地區總部、上市公司和長三角企業總部,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已吸引一批新賽道企業入駐,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勁的韌性和動能。”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數字新經濟、時尚新消費、生命新科技、汽車新勢力、低碳新能源、貿易新平臺六大產業板塊已初具雛形,重點方向日益明確。未來,商務區還將積極引進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聚焦新領域,搶抓新賽道,體現新動能,跑出加速度,引領區域高質量協同發展。
作為展示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服務國家戰略和企業風采的重要載體,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企業展示中心展示了商務區的發展歷程、發展規劃、“四高五新”產業規劃和未來展望,并集中展示了以超競互娛、廣聯達、神馬電力等為代表的數字新經濟,以百秋、虎頭局、鍋圈、安踏、美的等為代表的時尚新消費,以東軟、康德萊、羅氏、正大天晴等為代表的生命新科技,以威馬、愛達克、博世、奇石樂為代表的汽車新勢力,以中核建、殼牌、天合光能、三聯供項目為代表的低碳新能源,以虹橋品匯、綠地貿易港、泰森、永恒力、聯合利華為代表的貿易新平臺企業以及商務區企業集聚發展。
為進一步服務商務區企業,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企業服務中心《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開始運行。作為企業服務旗艦店,中心設有綜窗服務、專窗服務、管家服務、營商會客、自助辦理等功能區,綜合了900多個政務服務事項和企業需求較為集中的專項特色服務,構建了政務服務+專項服務+個性服務的功能體系,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辦事體驗,延展辦事渠道,樹立國際化商務區企業服務新標桿,服務大虹橋、輻射長三角,為企業提供政務服務、專項服務、個性幫辦等一站式綜合性服務。
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
與此同時,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還吸引了一批國際機構、高端要素市場、專業服務機構在商務區集聚。如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定位“市場化、高端化、國際化、集約化”,1平方公里范圍內集聚了1家集約共享的醫技中心平臺、10家國際國內高端醫院、多家醫技門診機構、10余家生物醫藥頭部企業。去年9月揭牌的虹橋國際中央法務區,目前已有24家律師事務所和1家公證機構,14家功能性和營利性法律服務機構意向落地,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法律服務產業集聚區正在形成……
為加快人才集聚,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還積極推動虹橋國際商務人才港建設,集聚各類人才及人才培育、服務機構或平臺,建設國際化人才高地。近期,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虹橋園正式開園,公共租賃住房和人才公寓規劃也在加速落地。1700余套的樂賢居(二期)將在今年建成并使用,5300余套的虹橋人才公寓也在有序建設之中。
從綜合交通樞紐到國際化中央商務區,從進博會大平臺到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具有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天然基因和獨特優勢。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依托區位優勢,做強商務、會展、交通核心功能,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鏈接。
2021年9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中央商務區“十四五”規劃》頒布,把“全力打造全球數字貿易港”與“打造輻射亞太的進出口商品集散地”并列,作為“放大進博效應,打造開放共享的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的重要抓手。四屆進博會以來,“大虹橋”崛起了的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橋品匯),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虹橋海外貿易中心等貿易新平臺。
虹橋海外貿易中心。
2021年11月,作為承接和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的“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的主平臺,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橋品匯)二期A棟在第四屆進博會前夕正式通過驗收。今年“五五購物節”前,這里還將出現一個現象級直播基地:B1層5000多平方米的空間內,近70個各具特色的直播間將全數亮相,未來將每月一次舉行12場電商直播節、日常網紅KOL直播并吸引行業頭部主播開播、舉辦直播培訓;全線出擊打好數字技術融合“滲透戰”,在數字貿易、渠道商整合、輸送分棟、無人配送、“硬科技”人才團隊等環節的全面構建和賦能,“軟硬結合”地將進博好物送入千家萬戶。
“虹橋海外貿易中心是《總體方案》明確支持的高能級貿易平臺,目標集聚一批高能級貿易及投資促進類國際組織或機構,積極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打造國際化中央商務區和國際貿易新平臺,助力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提升國際化程度,帶動貿易及投資集聚,成為長三角國際交流交往活動的重要承載區。”虹橋海外貿易中心方面表示,中心已累計服務企業3000余家,引進落地企業88家,總注冊資本已達42.93億元人民幣;集聚了新加坡企業中心、中國馬來西亞商會、法國企業中心、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等31家貿易及投資服務機構入駐,聯系全球超過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促進了國際國內“雙循環”經貿及人文的深度交流,形成了全球化的貿易及投資服務網絡。
“線上,以數字化推動進口貿易要素交互融通。線下,以高能級貿易平臺集聚投促類國際組織。”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負責人表示,在構建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的過程中,作為“一核”的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為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資源要素高效流動架起“彩虹橋”、建立“超鏈接”,全面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數據顯示,目前《總體方案》明確的29項政策措施已落地26項,涌現了一批實踐創新案例。比如,長三角“一網通辦”在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先行先試,不斷深化“一核兩帶”間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互聯互通,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同時,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把“一核兩帶”14個縣區市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的主力軍和主戰場,各區域對內擴大“朋友圈”、對外共打“虹橋牌”,加快推動“大虹橋”聯動發展、整體提升、互利共贏。(鮑筱蘭 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