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蓮都區麗新畬族鄉黨委書記孫聰龍接受采訪。沈繼平/攝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徐德姬、沈繼平、記者沈貞海
“我們要著力打造畬族風情之鄉孕育優秀文化、打造紅色底蘊之鄉傳承歷史使命、打造環境優美之鄉呈現宜居本色、打造農業產業之鄉助力增收致富、打造新村示范之鄉改善人居環境、打造高效發展之鄉促進鄉村振興。”近日,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麗新畬族鄉黨委書記孫聰龍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打造具有畬鄉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據了解,麗新畬族鄉地處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西部,距離市區26公里。位于蓮都、松陽、武義三縣交界,為老竹、柳城、麗新、板橋四個畬族鄉鎮的地理中心。系“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衛生鄉鎮”“浙江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浙江省森林城鎮”。
近年來,麗新畬族鄉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緊緊抓住衢麗鐵路東西巖站建設開通后的區位優勢、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試點的制度優勢、寧波-麗水市“山海協作’鄉村振興示范點(馬村村)建設項目的資源優勢,精準謀劃,狠抓落實,勇于創新,各項工作取得長足發展。
孫聰龍表示,基于“生態是最大優勢,發展是最重任務”這一當前最大的實際,麗新畬族鄉堅定不移走創新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展道路,突出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作為加快民族鄉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高效轉化的“橋”和“船”,打造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樣板鄉。
——引“智”讀地,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系統“育苗”。聘請中國(麗水)兩山學院兩山轉化研究院院長丁志遠團隊為發展戰略顧問,為麗新發展找好路子,選好種子,注入充分的活力。與麗水職業技術學院達成合作框架,在馬村村建立鄉村運營師培訓學校,通過“引智”幫助本土“育苗”,構建可持續發展人才結構,為全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智慧大腦”。
——引“力”育地,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對點“筑巢”。充分發揮黃嶺上、馬村兩個麗水市第二批攝影基地的品牌優勢,全力打造“全域影棚”,促進生態產業發展,打開“兩山”轉化通道。以“插秧式”工作法深入到村、到茶葉基地、到農戶家中開展調研,系統梳理鄉域工作難點、動態更新鄉域社會經濟發展信息、開展常態工作對接,在鄉村建設、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等各方面,為麗新畬族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提供明確的思路和系統的方案,并導入多元的推進要素。開展村級黨建聯合體“頭腦風暴”,將馬村村棠梨種植經驗向各村推廣,擴大本地特色農產品收益規模。
——引“制”施地,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路”。以生態強村公司為“中醫農業”生態耕作法實施主體,形成農業生產環境生態養護獎補機制。以提高綠水青山成色為目標,鄉政府和強村公司簽訂土壤肥力和產品質量達標的生態產品購買合同,形成農戶主動培育生態產品價值,政府定向購買生態產品價值增量的良性循環,使麗新孕育更好的綠水青山,產生更高質量的金山銀山。同浙江省品牌建設促進會達成合作框架,構建生態產品品牌化建設工作機制,目前已開展“畬鄉茶禮”“三公主迎賓”等文化活動品牌打造和開發利用。
——引“鳳”駐地,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注入“項目禮包”。堅持生態項目優先,促成浙江交投麗新礦業“綠色礦山”項目、“中醫農業耕作茶園”試點項目、麗新畬族鄉生態黃金茶基地建設項目等一批綠色生態項目。在鄉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麗新畬族鄉的浙江交投麗新礦業,被國家自然資源部命名為“國家綠色礦區”。全面完成寧波-麗水市“山海協作”鄉村振興示范點(馬村村)項目一期、二期建設,為鄉村旅游打造“鄉愁美景”,三期項目實施鄉村振興五個方面共同建設,今年五一期間已經進行了試運營,其間客流量達到日均300人左右。借助民族政策,引進“鳳凰”企業,依托高質量生態產品基礎,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創造經濟收益。
接下來,麗新畬族鄉將著力以鄉村振興的實際成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打造民族鄉鎮的排頭兵,不斷提升畬鄉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做到一個都不能少。”孫聰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