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蓮都區麗新畬族鄉黨委書記孫聰龍接受采訪。沈繼平/攝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武佩、記者沈貞海
稻田里,禾苗生長正盛;荷塘里,蓮葉田田正興;藍天下,幸福鄉村正美。這是記者在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麗新畬族鄉看到的美麗鄉村勝景。
“當前,我們正逢衢麗鐵路東西巖站建設開通后的區位優勢、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的制度優勢、寧波-麗水市“山海協作’鄉村振興示范點(馬村村)建設項目的資源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畬鄉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優勢突出。”麗水市蓮都區麗新畬族鄉黨委書記孫聰龍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據介紹,麗新畬族鄉地處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西部,位于蓮都、松陽、武義三縣交界之處,為老竹、柳城、麗新、板橋四個畬族鄉鎮的區域中心。區位優勢和畬族風情特色明顯,生態資源稟賦獨具,有著強大的發展后勁。
麗新畬族鄉良好的生態宜居環境,圖為畎岸村俯瞰一景
生態為基的“六鄉”特色
孫聰龍用“六個鄉”介紹了麗新畬族鄉的特點和發展優勢:
——畬族風情之鄉。麗新是蓮都區僅有的兩個民族鄉鎮之一,全鄉有畬族人口2280余人,其中上塘畈村的畬族人口占全村總人口的95%,被稱為“浙江畬族第一村”。咸宜占灣自然村完成了畬族特色村寨建設,畬族婚嫁表演、三月三歌會、歌舞、編織、圖騰等一脈相承,富有獨特的畬族文化氣息。咸宜村被評為中國第三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山村村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正在建設。
——紅色底蘊之鄉。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曾在該片區開展斗爭。馬村村于1928年5月成立了蓮都區最早的黨支部之一,在畎岸、馬村等地,至今保存著革命戰爭年代留下的建筑遺產,時任中共宣平縣南區區委書記的鄭和齋等人曾在此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成為南鄉革命具有紀念意義的重要標志。
——環境優美之鄉。全鄉青山環繞,碧水相擁,宣平溪穿境而過,東西巖景區坐落于東北角,生態環境優美。先后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全國衛生鄉、浙江省森林城鎮等,宣平溪沿岸的黃嶺上、馬村兩個村被評為麗水市第二批攝影基地。全鄉9個村已實現A級景區村莊全覆蓋,于2020年完成AAA級景區鄉創建。上門回收廚余垃圾全覆蓋,是全區垃圾分類示范鄉,村居環境等到進一步改善。
——農業產業之鄉。全力構建老竹、麗新鄉村振興示范帶,發展茶葉種植7000余畝,產值3500多萬元。其中2020年新發展茶葉面積1241.75畝,村集體新發展535畝。發展棠梨種植30余畝,獼猴桃種植50畝,藍莓種植100余畝,規模畜牧場3家年出欄10000頭。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中,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省級級家庭農場2家。
——新村示范之鄉。麗新鄉積極開展下山脫貧安置工作,已建成月山小區、白岸口下山脫貧安置點、山村下山脫貧安置點等新農村,積極推進白岸口、馬村新農村建設,破解農民建房審批難問題,大幅度改善了農民居住環境,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
——高效發展之鄉。“十三五”期間,全鄉工業產值超過1億,培育規上企業1家,鄉財政稅收從96萬元增長到3055萬元,實現“五年翻近五番”。于2019年提前完成全省“2022年欠發達地區村集體經營性收入8萬元”的“消薄”目標,2020年各村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預計2021年將全部達到15萬元以上,其中吾赤口、黃弄村達到35萬元以上。
麗新畬族鄉2021年“七一”黨員大會。
融合發展的“四引”特點
孫聰龍表示,基于麗新畬族鄉良好的生態人文基礎和面臨的三大機遇,正逐步推進空間、產業、交通、民族特色和網絡信息及數字化等建設,打開“兩山”轉化通道的有效措施,打造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樣板鄉:
——引“智”讀地,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系統“育苗”:聘請中國(麗水)兩山學院兩山轉化研究院院長丁志遠團隊為發展戰略顧問,為麗新發展找好路子,選好種子,注入充分的活力。與麗水職業技術學院達成合作框架,在馬村村建設通過“引智”幫助本土“育苗”,構建可持續發展人才結構,為全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智慧大腦”。
——引“力”育地,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對點“筑巢”。充分發揮黃嶺上、馬村兩個麗水市第二批攝影基地的品牌優勢,全力打造“全域影棚”,促進生態產業發展,打開“兩山”轉化通道。以“插秧式”工作法深入到村、到茶葉基地、到農戶家中開展調研,系統梳理鄉域工作難點、動態更新鄉域社會經濟發展信息、開展常態工作對接,在鄉村建設、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等各方面,為麗新畬族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思路和系統的方案,并導入了多元的推進要素。開展村級黨建聯合體“頭腦風暴”,將馬村村棠梨種植經驗向各村推廣,擴大本地特色農產品收益規模。
——引“制”施地,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路”。以生態強村公司為“中醫農業”生態耕作法實施主體,形成農業生產環境生態養護獎補機制。以提高綠水青山成色為目標,鄉政府和強村公司簽訂土壤肥力和產品質量達標的生態產品購買合同,形成農戶主動培育生態產品價值,政府定向購買生態產品價值增量的良性循環,使麗新孕育更好的綠水青山,產生更高質量的金山銀山。同浙江省品牌建設促進會達成合作框架,構建生態產品品牌化建設工作機制,目前已開展“畬鄉茶禮”“三公主迎賓”等文化活動品牌打造和開發利用。
——引“鳳”駐地,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注入“項目禮包”。近年來,麗新畬族鄉堅持生態項目優先,促成浙江交投麗新礦業“綠色礦山”項目、“中醫農業耕作茶園”試點項目、麗新畬族鄉生態黃金茶基地建設項目等一批綠色生態項目。在鄉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麗新畬族鄉的浙江交投麗新礦業,被國家自然資源部命名為“國家綠色礦區”。全面完成寧波-麗水市“山海協作”鄉村振興示范點(馬村村)項目一期、二期建設,為鄉村旅游打造“鄉愁美景”,三期項目實施鄉村振興五個方面共同建設,今年五一期間已經進行了試運營,其間客流量達到日均300人左右。借助民族政策,引進“鳳凰”企業,通過對外投資生產,創造經濟收益。
……
“三公主迎賓”文化活動。
“再好的思路也離不開真抓實干,離不開基層群眾的大力支持。”
在記者采訪的當夜,麗新畬族鄉黨委書記孫聰龍又帶領全體班子及片區干部到村開展組團下訪活動,深入基層一線,為麗新的發展“把脈問診”,與村民零距離溝通,訪民情、解民憂、促發展。
深夜,微風徐來,白天一片碧綠的畬鄉正繁星點點、蛙聲陣陣、蟲鳴聲聲,孫聰龍和他的同事們,正在回鄉政府駐地的路上。
“最是暖心趕路人”,就是基層共產黨員干部的真實寫照。(本稿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麗新畬族鄉提供)
綠水青山間的美麗鄉村
生態宣平溪
“畬鄉茶禮”文化活動
馬村大草坪
美麗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