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縣委副書記,麗水援疆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呂曉東接受記者采訪。記者沈貞海/攝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劉俏楊、記者沈貞海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文化的力量,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發展,把文化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文化自信作為“四個自信”的重要內容,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基本方略,對推動文化和旅游發展作出戰略部署。
地處祖國西北邊陲的新疆新和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雄奇峻偉的自然風光與絢爛多彩的人文景觀在這交相輝映,如同嵌刻在大漠中的一顆明珠。近年來,新和縣依托當地獨一無二的漢唐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牢固樹立“文化立縣”理念,將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提升到了戰略高度,培育支柱產業,奮力實現從歷史文化資源大縣向“文化強縣”的高質量跨越。
將青春和汗水揮灑在這片熱土上的麗水援疆人以真抓實干實踐了新時代援疆干部的風采。近年來,麗水市援疆指揮部在文化潤疆上持續發力,成效顯著。通過產業、項目等“硬”投入與文化融合、服務提升等“軟”助力相結合,實現了“潤物”、“潤民”,“潤心”。
今天,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通過三個案例來解碼麗水“文化潤疆”的“軟”與“硬”。
正在制作樂器的加依村村民。劉俏楊/攝
保護與傳承:援疆項目支持讓新和非遺“活”起來
新和縣城郊的加依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濃郁,素有“天籟加依”、“中國新疆民間手工樂器制作第一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美譽。“天籟出渭水,古音徹九霄”。“天籟加依”,“天籟”是指從天上傳下來的聲音,“加依”是維語,在漢語中指“地方”,意思是說這個地方有好聽的聲音。這里是全新疆最富地方民族特色的非遺樂器制作傳承地,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中國新疆維吾爾十二姆卡木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村有5位知名的手工樂器制作非遺傳承人,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有著“樂器王”之稱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艾依提•依明。你也許很難想象,曾經加依村的樂器制作技藝也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為了進一步保護和傳統這項非遺文化,避免傳承斷層,麗水援疆指揮部,新和縣委、縣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將“天籟加依”列入了麗水文旅援疆建設重點項目之一,今年還啟動了“加依村鄉村振興規劃”項目,通過主打文旅產業,在保護和傳承民族藝術的同時,也為當地村民脫貧致富提供了新的路徑。如今的加依村,“十步之內,必有工匠”,有近三分之一的村民以制作樂器為業。全村民族樂器年銷量8000余件,樂器制作戶戶均年收入8萬--20萬。依靠民族樂器手工制作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加依村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新和一步一景,處處勝景。記者沈貞海/攝
創新和共享:數字賦能文旅產業,兩地文旅資源互聯共享
近幾年,麗水援疆指揮部通過搭建“智游”新和平臺,數字賦能文旅產業,取得了不少實踐成果。
5月17日,“一機游新和”平臺并正式上線,新和縣文旅在數字化改革中邁出了新的一步。此次上線“一機游新和”平臺實現了浙江麗水與新疆新和兩地旅游資源互聯共享。“一機游新和”通過信息化手段打造旅游網絡宣傳推廣、智能旅游體驗、旅游信息咨詢服務等平臺,推出景點攻略推薦、酒店預訂導航等功能,將新和縣區域碎片化旅游資源在線上統一整合、統一包裝、統一宣傳和統一推廣,凸顯民族區域特色,樹立對外旅游品牌,進一步提升新和旅游信息化建設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為游客提供全景式、全鏈條、全程化、全文化旅游“一站式服務”體驗,實現便利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服務。平臺的建成將促進新和縣文旅產業的轉型升級,有力推動新和文旅產業邁入數字經濟時代。
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麗水小學正舉行“我是朗讀高手”活動。麗水援疆指揮部供圖
交流和融合:“聲”動新和、文化潤“心”
語言是心靈的窗口,也是架起民族團結的橋梁。麗水市援疆指揮部、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教科局聯合開展“我是朗讀高手”系列活動,掀起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潮。自2020年6月以來,吸引了疆浙兩地20余萬人參加系列活動。
目前,已有100多所浙江學校、139所新和學校(幼兒園)參與互動交流,激勵浙、疆兩地共計9萬多名學生參與國語朗讀活動。一對對青少年在誦讀中結對成長,一顆顆紅心在經典中日趨成熟。
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里有一組相關數據,可見一斑:
——截至2021年3月底,新和縣“我是朗讀高手”專欄前后共計收到了9000多個學生的國語朗讀視頻投稿,推出了2100多期朗讀作品,涵蓋全縣城鄉139所中小學、幼兒園,全縣99%的學生參與了“我是朗讀高手”系列活動;
——“我是朗讀高手”系列活動已經推出近2000期國語朗讀作品,帶動前后方超過9萬多名學生參與活動;
——通過“我教爸爸媽媽學國語”活動,帶動新和縣5萬多個家庭10萬多民族同胞積極參與國語學習;
——“我是朗讀高手 浙疆一起讀”專欄每期閱讀量都超過30萬。
——“我是朗讀高手”相關活動受到中央、省市各級媒體的關注和深度報道,得到了浙江省教育廳和浙江省援疆指揮部的點贊,得到了新和縣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由浙江麗水援建的新和縣麗水小學。記者沈貞海/攝
非遺傳承與保護、“智游新和”的數字助力,“我是朗讀高手”的文化潤心,都是浙江麗水文化潤疆工作的縮影。從2021年1月到5月,短短五個月的時間中,麗水文化援疆助力新和實施了更多舉措:
——春送萬福,聯潤萬家。為新和各族群眾帶去了書法、剪紙、繪畫的展示,也有古典樂器、傳統服飾、古風舞蹈的展演,將新春的祝福提前帶給各族群眾,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了民族文化認同。
——文旅服務禮儀培訓。針對新和文旅產業起步較晚、旅游管理服務水平不高、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技能亟待提高等問題,麗水援疆指揮部機發揮人才智力支撐優勢,為新和縣的旅游業管理人員、服務人員開展系列培訓。
——開展文旅推介活動。特邀新和縣參加麗水長三角旅行商麗水旅游產品采購大會,并做8分鐘“新和時間”專題文旅推介。
——文旅考察交流活動。前往浙江省文旅研究院、麗水市文廣旅體局,就新和縣十四五文旅產業規劃、麗新兩地的“三交活動”和圖書館建設運營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座談。
——舉辦系列大型文旅節慶。“陽春三月•夢回漢唐”、“梨花節”、“戲曲浙疆”《浙阿共慶•建黨百年》紅色主題經典戲曲晚會巡演、農牧民傳統運動會……系列文旅活動以看得見、摸得著、能體驗的方式,讓各族群眾學習了解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文化自信,增進文化認同,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推進“文化走親”交流。強化文化交流合作,促進麗水新和兩地文化交往,實現文旅資源優勢互補,麗水松陽縣文化走親團來到新和,為新和人民帶來田園松陽的新面貌、新發展、新風情。
——“智力支撐”顯效用。依托內地優質資源,邀請專家學者為新和文旅發展系統性科學指導,開辦第二屆“智匯新和—文化和旅游發展”論壇,為新和文旅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
由麗水援疆的新和縣圖書館外景。記者沈貞海/攝
值得一提的是,麗水全額援建文化潤疆標桿性工程---新和縣圖書館的落成,與浙江省文旅院、麗水市文旅局分別簽訂《文旅戰略合作協議》、援疆指揮部出臺《文旅援疆工作方案》……一系列文旅援疆項目的推進、實施、完成,見證著麗水文旅援疆項目出精品,智力支撐顯效用,合作交流見深度的莊重承諾。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新和縣委副書記,麗水援疆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呂曉東表示,我們深刻領會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創新性的提出“文化潤疆”的內涵要義,積極創新實踐。文化潤疆細無聲,今天的新和人民,正奮力譜寫文化旅游讓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今后,麗水市援疆人將繼續聚焦“文化潤疆”,把新和當成第二故鄉,把各族群眾當成親人,全心全力推動新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麗水援疆正當時,文化潤心潤新和。